历经周期性波动的一年里,疫苗的创新真相摆在诸多入局者面前:选技术路径,稍不注意会高度雷同;做研发,比做创新药更需耐力和长期投资;做商业化,或很快陷入产能过剩和“价格战”黑洞;想出海,又因使用群体特点和各国公共卫生战略差异,被加上若有似无的政策关隘,比新药出海难走得多。
信心究竟从哪来?
首要从“活”过来的创新者里寻找。
康希诺在过去两年里不乏一些争议,主要是对其业绩波动的担忧,及其创新疫苗商业化前景是否明朗的猜测。
但财报数字是最好的反击。3月25日,康希诺发布2024年年报:全年实现营收8.46亿元,同比大增137.01%,这一逆势高增的情况在当下算得上是在疫苗板块里一骑绝尘了。
非免疫规划类疫苗首轮商业化之战算打的相当漂亮。MCV4流脑疫苗(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)曼海欣的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,这得益于其作为中国唯一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的竞争优势,和康希诺“自营+CSO”的商业模式。
梯度式高端疫苗创新矩阵已快步调整和形成,面向的群体逐步从儿童扩大至全年龄段。
康希诺“多元化自主研发新型创新疫苗+多联多价疫苗”研发格局在加速推进,以深度挖掘高价值疫苗产品空间,填补国内高端疫苗市场空白,实现“零的突破”。
此外,过去一年,康希诺在国际化上也有了明显进展。
01
近两年,动辄营收、净利腰斩已是疫苗企业财报里见怪不怪的事情。但连续两年,康希诺已扭转下滑曲线,整体表现逆势上扬。
这离不开其自研流脑疫苗产品—— 曼海欣(MCV4)自2022年上市后销售收入的迅速放量,带动了公司总营收增长齿轮。2024 年,康希诺的流脑疫苗实现销售收入约 7.94亿元,同比增长 41.31%。
流脑——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”的简称,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,致死率高达5%-10%,而10%-20%的患者会留下严重后遗症,如耳聋、失明、瘫痪等,健康人群的携带率为4%-35%,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,任何年龄均可发病。截至目前,流脑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,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经济、有效的方法。
而康希诺的曼海欣,是亚洲首款四价流脑结合疫苗,这一地位直接决定了公司良好的竞争格局。基于自身合成疫苗技术平台,康希诺较现有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做了大量的工艺改进和提升,该产品免疫原性与安全性优势突出,开针早,覆盖广,可预防主流血清群。不仅如此,目前中国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均存在接种年龄限制,而曼海欣可对3月龄-3周岁的小孩可提供A、C、Y、W135群的保护,是6月龄内婴幼儿对Y群和W135群唯一的免疫保护方案。
某种意义上,曼海欣决定了去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素后,康希诺能否快速力挽狂澜的关键,更是中国创新疫苗如何从“跟随”跨越至“引领”的一大样本。
而在曼海欣商业化上的成功,一为康希诺后续产品商业化接续提供了基础,二是站在Biopharma发展的角度,产业界看到了康希诺内生商业化能力和拼劲,这正是可以印证一家Biopharma创新可持续的关键逻辑。
当然,在中国出生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,仅靠现有市场和适应证,很难持续支撑曼海欣的竞争优势。对应地,康希诺在三条线上做了价值延伸:
一是扩大接种群体范围,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。2024年11月,MCV4曼海欣的药品补充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,适用人群年龄范围拟由“3月龄~3 周岁(47 月龄)儿童”扩大至“3月龄~6周岁(83月龄)儿童”。同时,康希诺也在推进曼海欣在7-59岁的扩龄临床试验。
二是出海。以东南亚、中东、南美为目标市场,康希诺在加速推进曼海欣海外注册与商业化。2024年12月,曼海欣获得印度尼西亚注册证书;2025年2月,曼海欣获得印尼Halal认证,标志其可以进入全球互认的穆斯林市场,而3月25日晚,康希诺还宣布,与沙特阿拉伯药品制造公司SPIMACO正式签署疫苗合作协议,在中东地区推广曼海欣。这些都成为了康希诺全球化布局的关键里程碑。
另外,仅守住这单一护城河也决非长久之计,有创新产品可接续,才是一家Biopharma迈入正循环的核心。
02 驭变之术
驭变的关键是,敏锐地嗅到行业底层逻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,早做准备,以求风险和获益上的平衡。
中国疫苗行业的逻辑已全面围绕高质量创新进阶战展开。
过去三年,整个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,但很多疫苗企业尚处于依赖单品发展的阶段,且从“Me-too”阶段走过来的疫苗企业们,在自主研发新型创新疫苗、多联多价疫苗、以及通过新技术对老疫苗的迭代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康希诺前瞻性地把好了多个关键突破口。
具体体现在研发层面,康希诺正在为自身塑造三大竞争力:基于现有技术平台,布局丰富的产品组合,推动多联多价疫苗抢占窗口期;打造、迭代更前沿的生物技术平台;力争国内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,提升市场拓展能力,积累出海经验,提升产品“在地化”转化效率。
联合疫苗,尤其是康希诺打出差异化的巧妙一棋。
今年2月,康希诺吸附无细胞百(组分)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(结合)-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(结合)联合疫苗(“DTcP-Hib-MCV4联合疫苗”)获批临床。多联多价疫苗可通过更少的接种,实现更全面保护,同时还能降低疫苗接种负担、优化免疫程序。
组分百白破疫苗作为康希诺联苗的基础,其研发上市进程也到了关键时刻。有数据显示,2024 年上半年,全国共报告百日咳病例数是上年同期的54倍,目前国内对于免疫保护效果更持久、安全性更高的百白破疫苗的需求十分迫切。目前,公司婴幼儿用组分百白破疫苗DTcP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,若未来顺利获批,无疑是国内这一市场的重大突破,为国内婴幼儿百日咳防护提供更优选择。
除了婴幼儿用 DTcP 疫苗及其联合疫苗,康希诺青少年及成人用Tdcp也已完成了III期临床的所有受试者入组。
与共纯化百白破疫苗技术工艺相比,DTcP将每种百日咳抗原可以单独纯化,以确定的比例配制,从而可以确保产品质量批间一致性,使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。但目前,国内暂无组分百白破疫苗获批上市,康希诺的组分百白破产品组合具有填补这片空白市场的潜力。
此外,关注未来两年疫苗行业几大重磅品种上市催化,其中一个,便是康希诺13价肺炎结合疫苗(PCV13i)将于今年上市。
公开数据显示,按批签发数量计,2020年我国13价肺炎结合疫苗的整体销售额达到69.7亿,为我国当年第一大疫苗品种。作为冲击国内第4家上市的企业,康希诺虽未占到先发优势,但其突破在于,基于公司首创CRM197+TT双载体技术平台,采用多种载体蛋白与多糖抗原结合,能减少大量使用同一种载体蛋白造成免疫干扰的可能性。与其它疫苗共注射时,也能减少对免疫原性造成的抑制。
值得注意的是,康希诺的十三价肺炎结合疫苗结合设计和生产工艺皆改良过,临床研究显示,针对中国儿童群体中危害较严重的多种血清型,该产品能够有效诱导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水平。而在生产工艺上,康希诺采用了更加安全的生产工艺,发酵培养基采用无动物来源培养基,降低了动物源生物因子造成的风险,且避免了传统纯化工艺采用苯酚方法带来的毒性残留。上市后,将与流脑疫苗形成协同作用,并且以实现国产替代的优势再次占据较好的生态位。
整体来看,目前康希诺打造了五大技术平台,包括病毒载体疫苗技术、合成疫苗技术、蛋白结构设计和VLP组装技术、mRNA疫苗技术、制剂及给药技术,针对预防脑膜炎、肺炎、百白破、新冠肺炎、埃博拉病毒病、脊髓灰质炎(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及其联合疫苗获比尔&梅琳达·盖茨基金会超亿元项目资助)、带状疱疹等10余种适应证的多款创新疫苗产品矩阵已形成。
03 小结
历经一番周期下行时的煎熬后,当我们重估一家创新药企的价值,究竟会看什么?
产品创新能力本身和内生商业化能力。
那我们重估一家创新疫苗企业时,又会看什么?
依然是这两大因素。
一味跟随、内卷、打价格战,注定行不通。然而,创新疫苗企业想要跳出“内卷”陷阱,真正冶炼出这两大能力,很多时候要比创新药企难很多。因为疫苗研发生物学机制更为复杂,商业化场景与市场结构具备一定的特殊性,且生产质控标准更为严苛,产能与供应链管理存在较大难度。
多维度的系统性挑战导致了,创新疫苗企业的成长周期很长。
但不能忽略的是,很多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的疫苗企业,并不缺乏创新基因,且经过了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打磨。虽然中国的疫苗行业起步较晚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跟随的角色,但经过多年研发的积累,国内疫苗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全球四巨头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。
而以康希诺为代表,穿越了10多年浮沉,又从过去3年跌宕起伏里“活”过来的企业们,就是行业长久的信心所在。